瀏覽量: 類別:新聞資訊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2-21 00:00:00
如肉類為主,通通都丟入鼎內(nèi),然后在底部生火,讓食物煮熟,成為一大鍋的食物,當時叫做“羹”,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。不過仔細一想,當時并沒有所謂的鹽,也沒有調(diào)味料,更沒有沾醬,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,會好吃嗎?加上鼎太大,不能移動,只能固定陳列在一定的地方,不方便隨時享用。
于是,聰明的老祖宗,到西周時代,不但發(fā)明了銅與鐵,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,適合一般人使用。銅與鐵的產(chǎn)生,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,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,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砂鍋,到現(xiàn)在還是實用、普遍的火鍋器皿,而大的鼎最后則延伸為權(quán)力的象征了。
三國五熟釜 鴛鴦鍋始祖
火鍋的發(fā)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(fā)展是漸進式的,完全是依據(jù)當時的器皿、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(fā)現(xiàn)引進,而加以變化的。
就像“花椒”在沒傳進中國前,怎會有麻辣鍋?“辣椒”在未進入中國時,又怎么會有辣的調(diào)味出現(xiàn)呢?三國時代,魏文帝所提到的“五熟釜”,就是分有幾格的鍋,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,和現(xiàn)今的“鴛鴦鍋”,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到了南北朝,“銅鼎”是最普遍的器皿,也就是現(xiàn)今的火鍋。演變至唐朝,火鍋又稱為“暖鍋”。
西漢江都王最愛“鴛鴦鍋”
京博物院在江蘇盱眙縣境內(nèi)大云山西漢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,直接證明墓主西漢江都王劉非是一位十足的火鍋“吃貨”。而且,不只證明他喜歡吃火鍋,還證明他吃的是“鴛鴦火鍋”。
分格鼎,就是將鼎分成不同的燒煮空間,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湯串味,其飲食原理就是現(xiàn)代的鴛鴦火鍋,方便有酸、辣、麻、咸等不同飲食習(xí)慣的食客。鼎分5格,中間圓格外面再分出4格,可以將豬肉、狗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雞肉這類肉品,放在不同的格內(nèi),從而能吃到5種不同風(fēng)味的火鍋。
“撥霞供”是南宋火鍋之美名
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,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,在林洪所著的“山家清供”里所說的涮兔肉片。
在當時,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,止止師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,當林洪快到山峰時,下起大雪,一只野兔飛奔于山巖中,因剛下雪巖石很滑,滾下石來,被林洪抓到,林洪想烤來吃,而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,止止師回答他說,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,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,爐上架個湯鍋,把兔肉切成薄片,用酒、醬、椒、桂做成調(diào)味汁,等湯開了夾著著片在湯中涮熟,沾著調(diào)味料吃。
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,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,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,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(fēng)生,隨性取食,非常愉快,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“撥霞供”的美名,取當時“浪涌晴江雪,風(fēng)翻晚照霞”的美麗光景。隨后發(fā)展到今天,無論是各種肉類或蔬食,皆可如此涮食。
元明清的帝王把火鍋推向高潮
元世祖忽必烈喜歡吃火鍋,有年冬天,部隊突然要開拔,而他饑腸轆轆,定要吃羊肉,聰明的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薄片,放入開水鍋中燙之,并加調(diào)料、蔥花等物,忽必烈食后贊不絕口。后來,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,并賜名為"涮羊肉"。
相傳,明代文學(xué)家楊慎小時候隨其父楊廷和,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園設(shè)的酒宴。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鍋,火里燒著木炭,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聯(lián),上聯(lián)云:"炭黑火紅灰似雪",要眾臣囑對,大臣們頓時個個面面相覷。此時,年少的楊慎悄悄地對父親吟出下聯(lián):"谷黃米白飯如霜".其父遂把兒子的對句念給皇上聽,皇上龍顏大悅,當即賞御酒一杯。
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鍋成癖,他曾多次游江南,每到一地,都備有火鍋。相傳,他于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"千叟宴",全席共上火鍋1550余個,應(yīng)邀品嘗者達5000余人,成為歷史上一次火鍋盛宴。
相傳,明代文學(xué)家楊慎小時候隨其父楊廷和,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園設(shè)的酒宴。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鍋,火里燒著木炭,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聯(lián),上聯(lián)云:"炭黑火紅灰似雪",要眾臣囑對,大臣們頓時個個面面相覷。此時,年少的楊慎悄悄地對父親吟出下聯(lián):"谷黃米白飯如霜".其父遂把兒子的對句念給皇上聽,皇上龍顏大悅,當即賞御酒一杯。
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鍋成癖,他曾多次游江南,每到一地,都備有火鍋。相傳,他于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"千叟宴",全席共上火鍋1550余個,應(yīng)邀品嘗者達5000余人,成為歷史上一次火鍋盛宴。
掃一掃手機版